双金属复合锤头的硬度直接受回火温度的影响。
双金属复合锤头淬火形成的马氏体一般为片状马氏体,属于高碳富铬奥氏体通过剪切机制形成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这种锤头在其结构中储存了较大的弹性应变能,其中含有一些晶格缺陷,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室温下,一些碳原子偏向缺陷位点,而另一些碳原子则富集在某些晶面上,形成富碳区域。
在较低温度下,破碎机锤头发生分解反应,开始析出碳化物。随着碳含量的减少,晶格常数改变,方形度c/a降低。析出的碳化物是亚稳态渗碳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或在一定温度下回火时间的延长,铬原子开始长距离迁移,使得(Fe,Cr)3C中更多的铬原子取代铁原子。
随着破碎机亚稳渗碳体中铬浓度的增加,发生晶格重组,菱形晶格转变为密排六方晶格,(Fe,Cr)3C逐渐转变为相对稳定的(Fe,Cr) 7C3化合物。当回火温度超过250℃时,马氏体中的碳几乎完全溶解,铬原子不断向碳化物富集,(Fe,Cr)7C3转变为(Fe,Cr)23C6。与此同时,马氏体破碎机锤头内的孪晶亚结构开始消失,A相恢复。当温度高于400度时,破碎的碳化物开始聚集并球化。当回火温度继续升高时,碳化物会聚集、粗化。
马氏体破碎机锤头本身的回火转变可以大大降低显微组织中的相变应力水平。同时,耐磨锤头经950度淬火后,硬度明显降低。但实验表明,950淬火的锤头,在550度以下回火,硬度基本不变,但在此温度回火后,硬度明显下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回火时,马氏体破碎机锤头的残余奥氏体析出亚显微碳化物,弥补了马氏体破碎机锤头回火转变造成的硬度下降。超过温度后,残余奥氏体破碎机零件中析出的碳化物变粗,失去强化作用,使其硬度与马氏体本身硬度同时下降。